2025年1月13日至17日,江门地下中微子观测实验(JUNO)第25次国际合作会议在中国广东省开平市顺利召开。此次会议标志着JUNO项目在推进中微子研究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核问题实验室(DLNP)的工作人员自项目成立以来一直积极参与其中,为实验的成功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
尼古拉·安菲莫夫 (Nikolay Anfimov) 站在装有 TAO 探测器的钢罐旁边
在JUNO项目中,来自联合核子研究所(JINR)的专家承担了从组装探测器到数据分析等一系列任务。他们不仅负责安装JUNO中央探测器和组装Top Tracker介子否决系统,还开发了从该系统收集数据的软件。此外,JINR的工作人员还参与了创建TAO近探测器的工作,并对其进行后续调试。在数据分析方面,他们开发了重建μ子径迹的算法,提出了在线分类事件的校准方法,参与了建模准备和数据质量控制,并对反应堆和大气中微子进行了统计分析。
此前,DLNP员工已经完成了大量与JUNO和TAO探测器光电倍增管电源系统的研发和测试相关的工作。他们在JUNO执行委员会、光电倍增管仪器组、报告员、出版物和数据分析协调委员会等多个岗位上任职,为实验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JINR还是JUNO合作项目计算资源的主要供应商,为实验提供了至少2000个计算核心,以及1PB的磁盘存储和5PB的磁带存储,信息技术实验室(LIT)也为此提供了全力支持。
此次会议共有10名JINR员工代表参加,包括Dmitry Naumov、Yuri Gornushkin、Tatyana Antoshkina、Nikolai Anfimov、Nikita Bessonov、Maxim Gonchar、Dmitry Dolzhikov、Denis Korablyov、Artem Chukanov(均来自DLNP),以及LIT员工Nikita Balashov。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实验启动的准备工作,包括为期六个月的程序,如用液体闪烁体填充中央探测器、调试光电倍增管、解释电子设备的响应和分析第一批数据。据悉,液体闪烁体将于2025年2月开始向中央探测器运送,计划于7月下一次合作会议前完成填充。同时,会议还提出了处理在此期间收集的数据的初步计划。
JUNO实验的主要目标是确定中微子质量等级。由于其闪烁探测器体积巨大、能量测量精度高,该项目为基础研究开辟了广泛的可能性。从精确确定标准模型轻子部分的混合参数、记录地中微子和太阳中微子,到观测超新星的中微子和寻找包括质子衰变在内的新物理学,JUNO实验都将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