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科普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具有分辨率高、对比度好、无辐射损伤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诊断。近日,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经过持续攻关,成功突破多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该技术最大优势就藏在它的名字多核里——它不仅能检测常规磁共振能看到的氢,还可以检测到磷、钠、氙等多种原子核,突破了传统磁共振单一成像维度,为疾病诊治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和视角。突破多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为疾病诊治提供全新手段通过多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得...
01-17
头条
放射性碘 -131(I-131)(radioactive iodine, RAI)治疗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您可能会担心:用药后,我是不是就成了“行走的放射源”? 我和家人需要注意什么?
2020-08-05
公众科普
近些年乳腺疾病的发病趋势逐渐呈年轻化,其中乳腺癌发病率直线上升,生活中有很多女性因为乳腺癌而丧失性命,而大部分是因为早期没有及时发现进入晚期导致的,也正因为这样很多女性学会定期做乳腺检查,特别是乳房X线,认为通过扫描能发现早期乳腺癌,却不知乳房X线成像筛查也存在危害,要警惕。
2020-08-04
公众科普
聚变是将轻核(主要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加热到数亿度高温,使其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太阳的发光发热和氢弹爆炸就是这样的原理。
2020-08-03
公众科普
放射性物质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影响人体。有些由风或水流输送到我们的环境,直接照射我们,亦可能随着呼吸或通过进食而进入我们体内。
2020-08-01
公众科普
诸如X线片,CT这些影像学检查,属于现代医学伟大创举之一,为疾病的诊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美国每年大约有8000万次的CT检查,几乎占了人口的1 4,而中国的数据那肯定是好几亿了。这些检查带来好处的同时,有一个不好的缺点,就是存在电离辐射。那到底辐射到底有多大? 回答这个问题,你需要了解以下知识。
2020-07-31
公众科普
一般来说,辐射按其来源可以分为两大类: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我们接触到的天然辐射包括来自外太空的宇宙射线及存在于食物、空气及居住环境的天然放射性物质等。
2020-07-30
公众科普
公众对核仍然存在一些误解,比如,有些人认为核电的安全性不高,有些人认为核废物会损害环境,还有些人认为住在核电站附近会受到核辐射的危害等。
2020-07-29
公众科普
现在医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了,很多疾病可以通过一些检查更准确地被判断出来以及被治疗,但是有的医学上的应用,是存在一些风险的,比如会利用到一些本身对人体有害的东西。
2020-07-28
公众科普
核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现代核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认真分析所存在的问题, 并积极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加以解决,提高核技术应用的安全性与实效性。
2020-07-27
公众科普
科普短片:核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
2020-07-24
公众科普
超声波无损检测(也称为超声波NDT或简称UT)是一种通过使用高频声波来表征试件厚度或内部结构的方法。超声波测试所用的频率或音调比人的听力极限高很多倍,最常见的范围是500 KHz至20 MHz
2020-07-23
公众科普
想看清地上的小蚂蚁,俯下身就可以了。想看清细菌这样的微生物,需要用显微镜。使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甚至可以看清原子。那么,要用什么样的仪器才能看清更小的基本粒子呢?
2020-07-23
公众科普
提到核能,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核电站、核辐射。然而,现 实中核技术的运用十分广泛,除军事用途外,在能源安全、工业检测与加工、农业与林牧渔业、医学与生命科学、环境保护与治理、食品保鲜与物品消毒等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
2020-07-22
公众科普
“魅力之光云课堂”科普活动,本期邀请了音乐人胡夏,以《魅力核电 清凉一“夏”》为主题,“核”你说说核电趣事儿,一同关注生态保护。
2020-07-20
公众科普
黑洞首张照片的发布,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巨大轰动。“黑洞是什么?黑洞里面有什么?我们可不可以制造一个人工黑洞?”对于前两个问题,目前在科学研究领域存在许多争议。但是,关于“制造”人工黑洞这个问题,借助一种科学装置,也许我们可以在实验室中将其实现——这种科学装置就是粒子加速器。
2020-07-10
公众科普
阅读排行榜
乐业县|
凌海市|
井陉县|
蛟河市|
壶关县|
永福县|
册亨县|
德兴市|
罗田县|
郸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