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装备
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等组成的科研团队,在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探索3号”科学考察船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器的协助下,顺利完成高能水下中微子望远镜(HUNT)探测器单元样机的布放任务
02-04
头条
科学岛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实现重大突破入选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此前,“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刷新世界纪录”已入选由科技日报社主办、部分两院院士和媒体人士共同评选出的2022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2023-01-13
大科学装置
2022年12月26日,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这标志着项目前期立项工作取得关键性进展。该项目主要建设11台中子谱仪和实验终端,提升加速器和靶站的束流功率。
2023-01-12
中国散裂中子源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获悉,近期该所核聚变大科学团队利用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EAST),发现并证明了一种新的高能量约束模式,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和未来聚变堆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2023-01-10
技术装备
无损检测技术具有无损性、即时性等特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应用较广的无损检测手段包括超声检测、射线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涡流检测5种。
2023-01-10
无损检测X射线检测超声检测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现已建了伴生质子束实验平台(APEP),为质子辐照相关的实验研究提供条件。
2023-01-10
直线加速器中国散裂中子源
近日,原子能院核安全研究所成功研制出国际首款X/γ和中子一体化辐射剂量探测芯片。
2023-01-10
辐射监测放射源辐射剂量
1月5日下午,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能量分辨中子成像谱仪(ERNI)成功出束。
2023-01-09
中国散裂中子源
托卡马克先进运行模式是当前磁约束核聚变研究的热点之一。
2023-01-09
技术装备
该设备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机组疲劳监测和瞬态统计系统的集成供货,打破了核发达国家在三代压水堆核电站疲劳监测系统设计和设备制造上的垄断地位。
2023-01-06
辐射监测安全检查辐射探测
电子束选区熔化技术,即电子束3D打印技术,属于金属增材制造的分支。该技术以电子束为热源,在计算机控制下以预设轨迹扫描融化粉末,逐层堆叠,形成致密的三维零件。该技术可以制造医用金属多孔结构,如人造关节,并可根据计算机模型方便地调节孔形貌、孔结构等参数,与人骨力学性能匹配。
2023-01-06
增材制造电子束焊接
超声检测技术是应用广泛、发展快速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超声检测仪对超声检测系统的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有文献详细对比了国内外超声检测仪器的测试与评价标准,发现在对仪器进行制造、维修和周期检验时,需严格控制超声检测仪器的性能指标。
2023-01-06
无损检测超声检测
乍眼一看,耐辐照石英玻璃和普通光学玻璃并没有什么分别。但在宇宙射线照射下,普通光学玻璃会变黑,而耐辐照石英玻璃依旧透明纯净,能为航天器透过重要的光信号。
2023-01-04
宇宙射线辐射防护材料
2022年,位于法瑞边境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3年升级完毕重新启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斩获颇丰。
2023-01-04
大型强子对撞机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和东京工业大学参与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利用重离子加速器,生成了过剩中子数达16个的新同位素——钠39,确认了钠同位素束缚中子数的限值。
2023-01-04
放射性同位素重离子加速器
在基本粒子研究领域,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借助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分析大型强子对撞机(LHC)2018年获得的130多亿次重离子碰撞产生的数据,首次发现了神秘的“X”粒子。美国能源部(DOE)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对撞机探测器(CDF)合作项目科学家实现了迄今为止对W玻色子质量的最精确测量。
2023-01-04
粒子物理大型强子对撞机
阅读排行榜
清徐县|
绥阳县|
汝州市|
徐闻县|
广平县|
平昌县|
保德县|
得荣县|
同仁县|
元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