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新闻
应核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邀请,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韩运成一行来院交流。学院在核工楼1213会议室召开座谈会,院党委书记张怀强、副院长魏强林及20余名师生参加了座谈交流。会议由魏强林主持
2025-01-20
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等离子体所)获悉,由该所建设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
2025-01-14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近日发布了关于委托合肥聚能电物理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进行PF5线圈堆叠、体绝缘包绕及VPI制造的关联业务公示。公告显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宋云涛老师委托合肥聚能电物理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进行PF5线圈堆叠、体绝缘包绕及VPI制造。PF5 线圈由 NbTi CICC 导体绕制而成 ,由10 个子单元构成,包含绕组、氦管、Tail、接头等工艺。线圈堆叠、体绝缘包绕及 VPI 是线圈制备重要的工艺...
2025-01-13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获悉,近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取得新进展,其子系统聚变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统完成首轮测试实验,最大测试电流达到稳态48kA。实验结果表明:该设施全面达到设计指标,成为国际尺寸最大、实验条件最完善的大型超导磁体动态性能测试系统。聚变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统目标是建成大型超导磁体及实验系统,开展针对未来聚变工程堆运行工况下,超导中心螺管磁体强电磁场、高压快速变...
2025-01-08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获悉,为下一代“人造太阳”研制核心部件的大科学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日前取得新成果,建成了国际尺寸最大、实验条件最完善的大型超导磁体动态性能测试系统并为“聚变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统”完成首轮测试实验
2025-01-03
10月8日,PHYSICS ORG报道了一则令人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在核聚变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成果被发表在了《Nuclear Fusion》杂志上。他们利用深度神经网络(DNN)和卷积神经网络(CNN)对X射线晶体光谱(XCS)数据进行分析,实现了对离子温度和旋转速度的快速预测。这项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和速度,还为核聚变研究提供了可适应、自动化的解决方案。图释:使用频谱数据进行神经网络训练的工作流程...
2024-10-10
9月22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自主研制的水冷磁体产生了42.02万高斯的稳态磁场。新华社发(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供图)9月22日是周日,安徽合肥西郊科学岛上的一个实验室内却十分热闹,轰鸣声从一个巨大的白色罐体传来,身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紧盯着罐体上方的小屏幕。40.9941.1542.02,随着屏幕上数字不断提高并最终定格,众人发出欢呼:42.02万高斯!破纪录了!经现场专家组确认,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
2024-09-23
1月26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简称:合肥物质院)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称:安医大一附院)在科学岛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肥物质院院长刘建国、安医大一附院院长孙倍成代表双方签约并讲话,合肥物质院副院长程艳主持签约仪式。
2024-01-31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陈池来团队研制出了国内首台深海质谱仪,并在南海某海域成功完成多次海试。
2023-07-17
“这次突破的主要意义在于‘高约束模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体所所长宋云涛说,托卡马克装置等离子体运行模式可以分为H高约束模式、L低约束模式以及超级I模式等。在高约束模式下,粒子的温度、密度大幅提升。长时间高约束模式运行为实现可控核聚变奠定坚实的物理基础。此前的高约束模式运行世界纪录是EAST于2017年创造的101.2秒,这也让EAST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稳定高约束达到百秒量级的托卡马克装置。
2023-05-18
蕲春县|
苍溪县|
宾阳县|
隆化县|
汕尾市|
彰武县|
瑞安市|
民丰县|
麻江县|
太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