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新闻
中微子是宇宙中最丰富的粒子之一,但是它们极少与物质相互作用。科学家们使用高强度的中微子源和大的探测器,已经观测到来自太阳、宇宙射线在大气中的相互作用、地球内部、超新星和其他天体的中微子,也观测到了来自人造中微子源(如核反应堆和使用固定靶的粒子加速器)的中微子。现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前向搜索实验(FASER)成功探测到了对撞束中产生的中微子。
2023-11-15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高能物理CMS团队李强研究员课题组,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CMS实验收集的13 TeV质子—质子对撞数据。
2023-03-28
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和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科学家将金原子核或铅原子核加速到接近光速并对撞,高能喷注在碰撞中产生的微观亚原子液滴中传播并损失能量,这相当于提供了一个超声速的“音源”,接近光速的高能粒子可以激发出马赫波。
2023-02-08
几十年来,理论物理学家建立了许多理论来描述希格斯玻色子(与希格斯场有关的粒子)“看”起来会是怎样的。2012年的夏天,物理学家迎来了一个重大的时刻,他们在隐藏于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数据中,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的迹象。
2023-01-10
2022年,位于法瑞边境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3年升级完毕重新启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斩获颇丰。
2023-01-04
在基本粒子研究领域,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借助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分析大型强子对撞机(LHC)2018年获得的130多亿次重离子碰撞产生的数据,首次发现了神秘的“X”粒子。美国能源部(DOE)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对撞机探测器(CDF)合作项目科学家实现了迄今为止对W玻色子质量的最精确测量。
2023-01-04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2020年第40届国际高能物理会议上,公布首次对光子碰撞产生W玻色子对的观测结果,W玻色子是携带四种基本力之一弱力的基本粒子。这一结果为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应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即作为高能光子对撞机直接探测电弱相互作用。
2022-12-30
阿特拉斯将其分为20类,目标是特定的希格斯玻色子产生模式。到目前为止,这些结果与标准模型的预测是一致,使用了从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第二次运行中收集的全部数据集。
2022-12-25
ILC是长约20公里的直线型加速器,目的是让电子和正电子发生碰撞,使其达到高能状态并产生基本粒子。大型加速器中,位于瑞士和法国边境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比较著名,2012年成功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
2022-12-20
为探索反原子核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论文作者团队、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ALICE合作组对氦-3(氦的一种稳定同位素)原子核的反粒子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粒子对撞产生反氦-3原子核,再让这些反原子核与ALICE探测器中的物质相互作用,让它们消失。
2022-12-13
华容县|
正阳县|
绥中县|
信宜市|
永康市|
武宁县|
商城县|
团风县|
老河口市|
文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