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新闻
中国宇宙线的研究从初期的粒子物理宇宙线研究到现在的宇宙线和天体物理研究蓬勃发展,这是高能人、高能精神一代代传承的结果。他对莅临会议的老前辈、老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他们为高能所乃至中国宇宙线研究以及粒子物理领域的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并表示要向老科学家们学习,弘扬科学家精神。
2023-07-06
近日,由原子能院联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高能物理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天文台以及上海高等研究院开展了“处于等离子体环境中7Li(D, n)(氘离子与锂-7离子发生聚变反应产生中子)天体物理S因子的首次实验测量”研究,为未来在极端等离子体环境中测量核反应参数提供了研究参考,为激光等离子体物理和激光核物理相关研究在核物理基础和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等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实验方法和数据支撑,促进了学科间的发展和交叉融合。
2023-07-04
天文观测已经发现一些脉冲星处于双星系统中,和其它恒星一起绕转。按照已有的天体物理学模型:如果两颗星的距离很近,脉冲星会吞掉身旁这颗恒星的物质,并使自身越转越快。
2023-06-21
本次国际研讨会汇集来自欧美亚多国的专家和学者170多名,讨论LHAASO的最新研究发现及其对粒子天体物理学各个研究方向的推动和影响,包括伽马射线天文、宇宙线物理、多信使天文学和新物理等。会议报告均为邀请报告,邀请LHAASO青年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国内外相关实验代表及理论研究者做综述报告和最新研究进展报告;会议同时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博士后和研究生踊跃提交海报,会务组对海报的内容和质量进行了审核。
2023-06-07
近日,《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发表关于银河系中神秘结构的发现。一组国际天体物理学家团队发现数以百计呈现垂直、水平的宇宙射线,这些宇宙射线推测出现于数百万年前,每一条宇宙射线的长度落在5到10光年之间,这些宇宙射线打个比方,就像是莫斯密码的点与线,它们从地球2.5万光年外的银河系中心朝外扩散。
2023-06-05
园区参观活动中,高能所向公众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科普内容,包括: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博展馆、超导实验室、核技术考古实验室、计算中心、高能所著者图书展示、科普模型及展板(理论物理、半导体探测器、粒子天体物理)、互动小实验、招生招聘咨询等。活动引导公众近距离参观高端科研仪器设备,了解各实验室重要研究成果,体验科研人员工作场所,感受科研工作的魅力。
2023-05-19
科研计划处副处长徐鹤、核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帅磊、青促会高能所小组组长刘彦韬、实验物理中心钱森(院青促会理事会理事)、多学科研究中心陈俊、梅雷(院青促会化材分会委员)、杨福桂(院青促会北京分会委员)、粒子天体物理中心李正伟(高能所小组副组长)、计算中心孙智慧(院青促会信管分会委员)以及线上线下20余位青促会会员参与座谈。
2023-04-28
瑞典隆德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分析系外行星的新方法,首次在系外行星KELT-9b的大气层中发现了稀有元素铽,了解较重元素有助于科学家确定系外行星的年龄,以及它们是如何形成的。相关论文已经提交预印本网站,且已被《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杂志接受。
2023-04-28
在2021年度北京市科技奖励评选中,高能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天极”望远镜(POLAR)项目的研究成果“伽马射线暴瞬时辐射高精度偏振测量与脉冲星导航在轨实验研究”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奖团队成员包括张双南、孙建超、李陆、张永杰、吴伯冰、王源浩、李正恒、李汉成、王瑞杰、郑世界。
2023-04-12
近日,中科院高能所理论物理室任婧副研究员及合作者在利用天文观测寻找新物理现象方面提出了新的实验方案。基于脉冲星计时阵列(Pulsar Timing Arrays)已获得的观测数据,他们提出发展脉冲星极化阵列(Pulsar Polarization Arrays)以增强现有数据探索天体物理学和基础物理学的能力,并以超轻类轴子暗物质的探测为例论证了脉冲星极化阵列的物理潜力。该成果于3月23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2023-04-04
朝阳市|
三门县|
梓潼县|
离岛区|
武功县|
集安市|
南木林县|
德惠市|
青浦区|
萍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