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新闻
我国生态环境领域顶层设计系统构建;生态环境法治建设不断加强;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有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与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核与辐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2022-04-20
手机、电磁炉、电吹风、空调等用品有辐射吗?居民楼上建了通信基站会不会有强辐射?放射性检查或治疗的医疗设备、安检使用的X射线机会影响健康吗?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耐心地一一向群众解疑,把群众最关心的辐射安全科普答案带到他们身边,使群众对核与辐射安全有了科学的认知。
2022-04-19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立法和督察执法,扎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强化生态保护监管,确保核与辐射安全,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2022-04-19
我国是核能和核技术利用大国。生态环境部始终坚持以国家核安全观为指导,既抓当前,加强监管,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又谋长远,夯实基础,持续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2-04-18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傅静远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4月13日的《自然》杂志上发表最新研究,系统地揭示了环境和遗传因素与人类肠道微生物组之间的关联,这将促进微生物组靶向治疗的未来发展。
2022-04-18
航天育种就是将一些有开发价值的作物种子(菌株孢子)、种苗等通过特殊处理和包装之后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影响它的遗传物质和性状,再通过不断地栽种、观察,创建大量育种材料,筛选出优质、高产、高抗的优良品种。
2022-04-17
为贯彻“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让核安全文化更好地植入公众心间,在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4月15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结合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和相关要求,开拓宣传思路,创新宣传方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核安全宣传。
2022-04-16
于金明还特别提到皇家马斯登癌症中心(英国)教材扉页上的一句话:肿瘤治愈有两种手段:冰冷的手术刀和灼热的放射线。但现在这两种肿瘤治疗的方式都已经遇到了天花板效应,即肿瘤的转移。2016年的一篇研究文章谈到为什么肿瘤特别容易转移到某些部位时指出,这可能与转移前微生态环境有关。
2022-04-15
临汾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了核与辐射安全科普讲座,临汾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核与辐射执法室主任(高级工程师)高鹏举从中国的核安全文化、辐射相关知识并结合典型案例多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对生态安全、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作了清楚的阐述。
2022-04-15
近日,生态环境部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召开分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分党组书记主持会议。因疫情影响,本次会议采用Welink视频方式在线进行,站领导参加了学习并逐一进行了发言。
2022-04-14
万盛区|
焦作市|
祥云县|
灵璧县|
方山县|
台北县|
浦城县|
宜君县|
金川县|
太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