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新闻
为持续深入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近日,生态环境部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华南监督站)携手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山核电),通过“EPR全球首堆工程核安全文化推进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举办了运行人员行为规范技能比武大赛。
2022-12-20
在后续工作中,公司将持续秉承“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的基本原则,力保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环境零投诉,全力打造更多优秀基层班组,助力非动力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12-14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将核技术用于和平目的并实施了核电计划,原子能机构不断努力确保保护人类和环境免受电离辐射的潜在有害影响。
2022-12-13
演习启用了快速应急监测系统、大晶体巡测谱仪、便携式高纯锗γ谱仪、γ相机、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监测调度平台、车载会商系统、和单兵系统等设施设备。重点演练了流程响应、放射源搜寻和处置、信息传送、视频传输等内容。演习结束后,海南省辐射环境监测站及时召开辐射事故应急监测演习总结会找出不足,总结经验。
2022-12-12
杀菌紫外线(GUV)灯可以帮助消毒循环空气,但它们的UVC波长也可能将空气中的化合物转化为潜在的有害物质。现在,研究人员在ACS的《环境科学与技术快报》上报道,他们模拟了紫外线消毒光所引发的反应,并发现在清除病毒和产生空气污染物之间存在权衡。
2022-12-12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提升辐射安全监管现代化、科学化水平,统筹推进核技术利用事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2022年12月5日,生态环境部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华东监督站)以视频形式就华东地区核技术利用监管体系建设工作与生态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以下简称核三司)进行汇报交流。
2022-12-10
核分析技术(NAT)被用于环境、健康和工业等各个领域,因为它可以同时对多种元素进行非破坏性分析。
2022-12-08
为不断强化核设施营运单位核安全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从高从严锤炼应急响应能力,筑牢核安全最后一道防线,生态环境部西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西南监督站)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组织开展中核建中2022年度核事故综合应急演习监督。
2022-12-07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研发试验,研制出国际上首套深海多通道拉曼光谱探测系统,该系统通过激光产生的光谱,可以探测深海极端环境中物质的主要化学成分,例如探测可燃冰的结构与组成,并捕捉其相关动态规律和潜在联系。
2022-12-07
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放射性废物和乏燃料管理、退役和修复综合审查服务 (ARTEMIS) 小组在为期 10 天的任务后发现,奥地利表现出对其废物处置前安全管理的承诺放射性废物,同时也注意到加强监管框架和最终处置安排的机会。该任务是应奥地利政府的要求执行的,由联邦气候行动、环境、能源、交通、创新和技术部 (BMK) 主持,该部是放射性废物和废燃料管理的监管机构。
2022-12-07
阳东县|
金平|
蒲城县|
东兴市|
环江|
瑞丽市|
科技|
湟中县|
上栗县|
永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