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育种
双方将把航天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到农业领域,以在太空育种的辣椒、南瓜、草莓、番茄、黄瓜和由中国科学院培育的菊苣、蛹虫草、蓝莓、树莓、药用植物等作物为栽培对象,利用航天种植养殖技术、航天负碳管理系统及农业智能机器人、航天生态循环农业系统等科技成果,保证农作物的高质、高产。
2022-05-25
航天育种
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被称作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送入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其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这也是航天技术与生物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2022-05-24
航天育种
开展航天育种搭载试验,是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资源的重要途径。太空育种主要是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具有高产、优质、早熟、多抗的新品种的育种技术。
2022-05-24
航天育种
22日从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获悉,神舟十三号搭载的1.2万粒作物种子顺利出舱,参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种质资源的科研单位陆续开始了实验试验。
2022-05-23
航天育种
1987年,中国将包括水稻和辣椒种子在内的第一批种子样本送入太空,开启了国家空间诱变育种的新篇章。三十多年来,中国科学家已将30多批植物种子、真菌生物和试管苗送入太空,通过太空育种培育了近千个植物新品种。
2022-05-20
航天育种
作为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的发起单位之一,华农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遴选了水稻、茶、花生、南药等16份共计430克材料参加此次航天搭载试验。
2022-05-20
航天育种
利用辐照技术、太空搭载等技术手段诱变创制优异种质,为大豆、水稻等自交作物创造丰富的遗传变异,改变现有种质资源匮乏,遗传基础狭窄的局面。
2022-05-17
航天育种辐射育种
太空育种,也称航天育种、航天诱变育种,是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使植物种子发生基因变异,进而选育植物新品种、创造农业育种材料、丰富基因资源,是一种将辐射、宇航、育种和遗传等学科综合起来的高新技术。简单来说,让种子先“上天”再“入地”,经过筛选、杂交、鉴定等,最终形成新种质资源的过程就是太空育种。
2022-05-09
航天育种
这个月跟着3名航天员一起搭乘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的,就有12000颗种子。这些种子经过培育后会变成什么样?航天育种现在有哪些推广成果?
2022-04-26
航天育种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搭载种子升天到真正成为推广品种,大约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而不少航天育种的成熟品种也早已不是试验田里的观赏品,已经走进城市,端上普通人的餐桌。
2022-04-24
航天育种
通过农作物国审品种24个,省级以上审定作物新品种超210个,新获批兽药类批件证书7件,“太空香稻2号”问世,中科院斑马鱼技术研究产出体量全球第一。
2022-04-22
航天育种
本届菜博会十号馆内还将“去过太空”的蔬菜新品种进行了实地种植,新增设航天育种成果展示区,展示茄子、西红柿、辣椒等13个品种。
2022-04-22
航天育种
“种子跟随飞船遨游太空,这项搭载试验也称航天育种或太空育种。它是利用返回式航天器所能提供的空间环境对植物的诱变作用,以产生有益变异,在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农作物育种技术。”
2022-04-21
航天育种
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原航天生物总工程师赵辉已在航天搭载领域耕耘了30余年,见证了我国航天育种的起步、成长和壮大。
2022-04-21
航天育种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介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30年来,初步统计有4000余项技术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
2022-04-18
航天育种
阅读排行榜
岗巴县|
海南省|
桃江县|
石河子市|
迭部县|
岳阳市|
教育|
东平县|
盈江县|
石景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