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技术有助于提高产量、加强粮食安全并扩大豆类的遗传多样性(图片:Adobe Stock)
巴基斯坦,作为主要依赖豆类作物如鹰嘴豆、绿豆和小扁豆为食的国家,近年来在核科学的助力下,成功实现了绿豆生产的自给自足,并且一些农民的产量实现了翻番。
据巴基斯坦核农业和生物研究所(NIAB)与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国际原子能机构粮食和农业核技术联合中心(FAO/IAEA 联合中心)的合作研究显示,通过核突变育种技术开发的绿豆新品种,不仅提高了作物的产量,还增强了抗病能力和营养成分。2021年推出的两个绿豆品种——NIAB Mung 2021(NM-2021)和Abbas Mung,占据了当年巴基斯坦绿豆种植面积的约70%,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Abbas Mung以其烹饪品质而闻名,而NM-2021则是一种营养品质更高的大粒种子品种。旁遮普省的农民Hakim Ishfaq Mohy ud Din Chisti对NM-2021赞不绝口,并期待NIAB在未来继续开发此类品种。由于NIAB绿豆品种的产量是以前品种的两倍多,它们有效地帮助巴基斯坦实现了绿豆产量的翻番,满足了国家的粮食和营养需求。
除了绿豆,鹰嘴豆也是巴基斯坦的重要农作物。尽管巴基斯坦按产量排名为世界第七大鹰嘴豆生产国,但农民的产量相对较低。为此,NIAB的鹰嘴豆小组一直在研究Desi和Kabuli两种鹰嘴豆,旨在提高产量和抗虫能力。目前,两种新的鹰嘴豆品种已完成为期两年的评估研究,并将很快由旁遮普种子委员会发布供种植。
核突变育种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自身的基因组成来模拟自发突变的自然过程,从而加速开发和选择有价值的农学性状。这种技术自1930年代开始应用,至今已在全球75个国家培育出了230多个植物物种的3400多个新品种。
然而,巴基斯坦的农业也面临着挑战。2022年的强烈洪水淹没了大片农田,严重影响了绿豆作物的产量。但NIAB植物育种和遗传学部绿豆组首席科学家Muhammad Jawad Asghar对巴基斯坦绿豆作物的未来充满信心,认为这是一个保持自给自足并实现盈余的机会。
此外,巴基斯坦还在不断加强和提高其利用核技术和相关技术开发气候智能型作物、提高动物生产力以及管理土壤、水和养分资源的能力。自2022年以来,国际原子能机构已计划和组织了50多项活动来支持该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