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环境放射性团队在前期大气颗粒态碘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自主设计研发了大气碘同位素形态串级采样器,筛选超低本底采样基质,优化燃烧程序、捕集液参数,分离环境大气中颗粒碘、气态无机碘和气态有机碘,并采用加速器质谱技术和ICP-MS测量技术,建立了超灵敏环境大气中的129I和127I形态的分析方法。
2022-07-14
此次论坛以“安全赋能发展,核力创造未来——辐射防护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中科院院士柴之芳、吴宜灿,中国工程院院士罗琦分别围绕环境辐射防护、中子科技与核技术应用创新、新一代核能技术特征与辐射防护及核安全发展等作主题报告。
2022-07-14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再入舱成功降落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风着陆场。CFP7月8日,在位于中国西南云南省曲靖市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福源魔芋研究所,中国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从太空带回的300颗魔芋种子共交给研究人员进行选育。
2022-07-14
报道称,在环绕地球的航天器和空间站上正培育出越来越多的重要粮食作物的新品种,“鲁原502”就是一个例子。在太空中,它们受到微重力影响并受到宇宙射线的轰击,而宇宙射线会引发植物变异——这一过程被称为空间诱变。
2022-07-14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核工业和中核集团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历史中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精神,2022年6月,中核集团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宣讲正式启动。本次宣讲由中核集团党群工作部主办,中国核工业科技馆承办,在总结2019年-2021年宣讲经验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为核工业一线员工奉上了一场场视听盛宴。
2022-07-13
7月5日,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举办第一期高纯锗探测器发展和应用线上研讨班。该活动在国际原子能机构(下称机构)核安保技术协作中心框架下举办,得到了机构大力支持。在机构的广泛宣传下,来自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尼日利亚、菲律宾、缅甸、柬埔寨、突尼斯等10余个国家的60余名核安保领域专家线上出席活动。
2022-07-13
关于核电站乏燃料后处理,国际上观点不尽一致。我国坚持核能发展“三步走”战略,确立了后处理闭式循环的技术路线,今后还要发展快堆。我认为,要成为一个核工业强国,我们应该掌握这个技术,应该有这个能力,只有干,才能慢慢地把成本降下来。
2022-07-13
坚持安全就是企业生命线,不断完善安全环保管理标准体系,开展同行评估、安全生产标准化、放射性废物目标值管理等行动,安全环保风险点不断消降,固有安全性和本质安全持续提升。十年来,中国原子能始终坚持“拧好保险丝、上紧安全阀”,为核燃料产业安全绿色发展打牢基础。
2022-07-12
Neuraceq为一种脑β-淀粉样蛋白(Aβ)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显像剂,是由德国Life Molecular Imaging (LMI)公司所研发,该显像剂通过PET/CT或PET/MRI设备进行PET成像,可对成年患者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进行精准测定,以评估阿尔茨海默病(AD)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的病因。
2022-07-12
7月8日上午,中国(中部)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衡阳开幕。本次论坛以“携手核科技 共创新格局”为主题,众多核技术应用领域的院士专家齐聚一堂,广泛探讨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前沿动态,研讨行业企业创新发展模式,建立各方联合沟通机制及合作共赢关系。
2022-07-11
常宁市|
孝昌县|
温泉县|
易门县|
凌源市|
湄潭县|
云浮市|
新余市|
贺州市|
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