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生态环境部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华东监督站)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切实提升核安全监管工作针对性、精准性,确保华东地区核与辐射安全。
一、严字当头、依法监管,扎实做好2024年重点工作
(一)强化政治引领,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扎实落实“第一议题”制度。 坚持把“学思想”作为分党组和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首要政治任务,传达学习19次,中心组学习8次,举办专题读书班3次;抓严抓实党纪学习教育并常态化开展“核安全、保密、廉洁”三条红线教育;抓好以案促学、以训促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深化模范机关创建。 持续深化模范机关创建,专项监督处获评上海市模范机关建设表扬处室。打造“沪核”行动培训品牌,形成专家授课、处长讲座、青年讲堂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连续九年获得部年度先进集体/优秀等次、连续7年获评上海市党建责任制考核“好”等次,荣获2024年上海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二)严慎细实规范监管,保障华东地区核与辐射安全
一是突出政治属性,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 高标准推进专项行动,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检查核电行业风险隐患,形成182个重点关注问题。对环境监测、放射性物品外运、燃料管理、冷源管理4个项目开展专题研究,推动长期遗留问题解决。
二是突出担当作为,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主动发现三澳联合泵房混凝土同条件试块造假、新飞达蓝孚辐照技术(山东)注核涉嫌挂靠等重要问题。福清4号机组、高温堆、国和一号等重点项目专班监督有力推进;大修控制点检查和释放内部分工明确、衔接有序、顺利开展。“一法两规”宣贯覆盖行业骨干3000余人,抓住营运单位负全面责任“牛鼻子”督促内部大监督提质增效,重点关注问题TOP-10、TOP-20和负面清单效果逐渐显现。
三是突出协同联动,共建安全共同体。 联合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对核电厂开展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形成工作专报。组织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签署共同体倡议,在安全监管等五方面进一步加强协作。召开华东地区核设施安全工作会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会,总结良好监管实践,共建华东地区核与辐射安全共同体。
(三)持续提升体系和能力“两个现代化”水平
初步建成“核电、核技术、研究堆、铀矿冶、环境、应急、场内核设备”的监管体系,推动全站工作系统化、精细化、专业化发展。加强辐射监测实验室体系建设,顺利取得资质认定(CMA)证书。
不断扩充监督员队伍并完善“年轻干部导师制”;优化“首席监督员”专业目录,组建专业团队,打造“日常+专业”网格型矩阵式监督工作模式。持续提升信息化水平,探索远程监督检查模式。风险指引型监督扩大试点,在秦山、三门基地使用风险监测器量化机组安全风险,构建全链条监督体系。
二、稳中求进、守正创新,系统谋划2025年工作
2025年,华东监督站将继续在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忠诚履职尽责、有序有为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确保“十四五”收好官、“十五五”谋好篇。
一要更加注重政治统领。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决把“两个维护”落实到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切实扛起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绝无一失”的政治责任。
二要继续健全体系建设。 运用系统思维,持续优化完善监管体系,结合IRRS评估活动,以问题导向倒逼完善监管框架,形成全员反馈、持续改进的局面。
三要推动构建严密的核安全责任体系。 持续推动大监督模式,激发被监管单位的内生动力。推动营运单位构建党政同责、上下发力、目标考核的责任体系。
四要扎实做好重点项目安全监管。 高度重视首堆新堆安全风险,继续做好高温堆、国和一号等首堆商运后的监督工作。对新建、拟建项目扣好核安全质量意识的第一粒扣子,推动经验反馈落实落细。强化大科学装置、秦山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基地等重点核技术利用单位的监督。
五要深化专项行动“后半篇文章”。 持续开展专项行动整改落实情况核查,督促各单位综合运用行政、纪检等措施,明确责任,推动问题闭环管理。对“虚假整改”“敷衍整改”典型问题,采取进一步监管行动,强化行业警示震慑。
六要高效运作经验反馈体系。 有效运转监督工作例会,定期开展重难点问题集中研讨,切实做好经验反馈集中分析活动行动项落实。进一步加强辖区内核电厂间和同堆型机组间监管经验反馈。
七要注重人才培养。 继续充实监督人力资源。完善“年轻干部导师制”,有效运转“专业化团队”,持续提升监管效能,锻造“独立、专业、严慎、高效”的监管队伍。
八 要加强国际间经验交流。 加大对国际经验的跟踪力度,选派优秀人员积极参与国际项目合作,开阔监管视野,吸收良好实践。
九要做好站“十五五规划”编制。 聚焦主线,深入调研华东地区核电规模大、首堆新堆多、同址群堆多、建设速度快等新问题,明确“十五五”主要目标和任务,以规划为引领,推动华东地区核安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