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将辐射类建设项目环评纳入局环评审批委员会集中审查范围,减少个人决策因素和廉政风险;推行“全程网办”,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腿”……2024年,江西省吉安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严、慎、细、实”监管工作方针,全链条抓好“环评、监管、执法”,优化辐射安全服务,健全辐射安全监管体系,提升辐射安全监管能力,确保全市辐射环境安全。
优化服务,强化审批
“口腔诊所也需要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吗?”“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口腔诊所使用的牙片机、牙科CT机、X光机等辐射设备必须依法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
采访镜头回到2024年9月的一天,新干生态环境局辐射安全监管人员走进聂仁芳口腔诊所开展监督帮扶,指导他们申报辐射安全许可证。“有他们的贴心服务,我们心里踏实多了。”聂仁芳口腔诊所负责人坦言。
现场监督帮扶,微信服务指导,网上追踪办理……吉安市生态环境局深化辐射安全“放管服”改革,优化升级服务水平,提质提效辐射安全许可办理,确保辐射安全许可证“应申尽申、应发尽发”。
吉安市生态环境与辐射监测中心主任陈婷介绍,他们一方面按照《辐射项目评审技术规定》,完善环评审批机制,率先将辐射类建设项目环评纳入局环评审批委员会集中审查范围,既减少个人决策因素和廉政风险,又实现对辐射建设项目审批的源头把控,2024年规范审批110KV输变电线路项目环评20个。
另一方面,他们全面推行“全程网办”,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腿”,安排专人网上受理、办理、办结辐射安全许可证申领、变更、延续、注销等业务,去年,全市共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事项291个,其中新申请119家、重新申领18家、延续74家、变更62家、注销8家。
提升能力,强化监管
拆除、警戒、转移、监测、装车……2024年11月4日,在生产厂家技术人员的操作下,吉安市某医院的一枚废旧钴-60放射源成功被收贮,运回厂家处置。
“终于可以把心放回到肚子里啦!”陈婷高兴地说,为确保该废旧钴-60放射源安全回收,他们启动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组建各应急处置小组,严格落实预案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聚焦辐射设备购置、使用、管理、回收、处置全过程,吉安市生态环境局构建辐射安全许可、管理制度、人员培训、监测报告、应急处置全链条,筑牢辐射安全监管体系。
坚持以预案指导实战、以实战检验预案,吉安市生态环境局完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建立起市县一体贯通,卫健、公安、应急、气象、网信等部门协同的辐射事故应急处置机制,推动辐射事故应急处置各环节有机融合、无缝对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结合实际编制辐射事故应急手册,制作辐射事故应急处置教学片,发放至基层单位和相关企业,指导他们开展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去年,全市开展辐射安全实战化演练13场(次),参演人员217人(次)。
建立“传帮带”能力提升机制,通过以训代练、以练促战的方式,开展辐射设施实操实训,不断提升辐射安全监管人员的实战能力。去年,在省生态环境厅的支持下,全市辐射从业人员80余人(次)实现就近就地培训考核。
联防联控,强化执法
“花钱买教训,今后违法的事咱再也不干了,一定遵守法律规定,加强辐射环境安全管理。”2024年11月的一天,泰和县某口腔诊所负责人周某某诚恳地接受处罚。
2024年以来,吉安市生态环境局把口腔医院(诊所)辐射安全监管列为生态环境执法重要内容,按照“地毯式、全覆盖”的监管要求,从安全许可、运行监管、应急演练等关键环节发力,从严查处辐射环境违法行为,累计处理口腔医院(诊所)违法案件4个,处罚金额5.5万元。
强化辐射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执法,严厉查处未批先建、批建不符、久投未验等违法行为。2024年一年,全市查处某企业110千伏和220千伏升压站项目未批先建等案件两个,处罚金额63.55万元。
建立“一企一档”,常态化监督帮扶工作,“地毯式”检查核技术利用单位202家,发现问题191个,完成问题整改172个,整改率达到90%以上。
此外,吉安市生态环境局充分利用新媒介,深入开展辐射安全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景区、进市场、进村组、进家庭“八进”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辐射安全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经验成效,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生动格局。
吉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勇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链条抓好辐射安全监测、监管、应急工作,不断提升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水平,为全市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