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生态环境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机关各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生态环境部华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华北监督站)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按照“建成全行业严密的核安全责任体系,建成与我国核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核安全监管体系”新要求,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圆满完成各项年度工作任务。
2024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筑牢政治忠诚
一是聚焦“两个维护”,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下功夫。 推动3座研究堆退役及放射性废物外运,落实定点帮扶政治责任。二是在狠抓巡视整改上下功夫。 建立36项整改措施动态台账,班子成员带头认领,党支部挂图作战,已全部完成整改。三是在抓班子带队伍上下功夫。 共选拔任用处级干部51名,内部交流干部16名,选派挂职和学习锻炼干部16人,有力支持上级部门重点工作。
二、聚焦风险筑牢防线,扎实推进核与辐射安全监督重点工作
一是扎实开展核电行业核安全管理专项行动检查,以高水平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 对221家单位自查情况进行核查,对27家核安全设备产业链重点单位进行专项检查,投入监督力量576人天,发现130余项问题。
二是多措并举强化核电厂监督,保障机组安全。 投入监督力量3053人天,发现问题195项,探索建立田湾核电站健康档案,研究制定《核电厂操纵人员行为记录准则》。
三是持续优化驻场监督模式,以严格监督推动主体责任落实。 6个核设备现场办公室分别负责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和西北片区的核安全设备持证单位监督工作,4个核设施现场办公室分别负责核电厂、研究堆、核燃料循环设施的监督工作,选配10名副处长作为现场办公室负责人,形成“总部统一指挥,驻点协同作战”的模式。
四是深入细致做好核燃料循环设施和铀矿冶监督,督促消除风险隐患。 开展“狼来了”现场误报警专项行动,探索开展燃料元件制造过程选点监督。
五是持续强化监测应急调度指导,提升区域辐射安全管理水平。 组织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辐射事故应急演习评估,深化京津冀辐射安全协同管理机制运行。
六是严格监督执法,确保问题处置有效有力。 对4家单位进行了谈话,妥善处理多起举报问题,对渤海造船、重庆川仪等单位监督发现的问题组织专项监督及调查取证。
七是深化民用核安全设备经验反馈机制,筑牢安全防线。 组织42家持证单位,分别召开4次专题民用核安全设备问题反馈对话会,通报典型问题。
八是妥善应对核安全设备重大质量问题,持续提升质量意识。 针对多个核电厂阀门等级与设计要求不一致、蒸汽发生器抗震条插入深度不足、多台主泵出厂试验不合格问题,督促采取改进措施,推动设计优化。
九是深入开展境外监督和国际交流,彰显中国特色核安全监督实践。 组织两个团组赴美国、德国开展核安全设备境外监督,赴俄罗斯交流VVER核电机组监督经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牵头召集民用核安全设备分会场学术交流活动。
十是探索新质生产力赋能核安全监管,取得初步进展。 深入46家核设备相关单位开展调研,形成两篇调研报告,探索建立全寿期核电设备数据库,开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核电设备安全监管中的应用研究。
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华北监督站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按照2025年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推进会部署,从高从严加强监督,确保辖区核与辐射安全以及全国核设备活动质量受控。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全力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配合做好核安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及“十五五”计划的谋划。
二是强化“两个责任”落实。 加强“四强”党支部创建,落实日常检查调度+集中考核评议的党建考核制度。
三是持续推进能力建设。 推动干部政治能力和业务能力双提升。做好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核电设备安全监管中的应用课题研究工作。
四是探索核燃料元件全过程监督。 按照核燃料元件“零破损”目标要求,探索制造过程质量监督,开展重要工艺流程选点监督。
五是扎实做好核设施安全监督。 继续做好田湾核电站运行和建造机组监督,严格研究堆运行及退役全过程监督,加强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监督。
六是继续推进新质生产力在核安全监督中的应用研究。 建成全国核电设备管理协同平台,加快推动DCS、主设备、阀门示范工程落地见效,探索核电设备全寿期安全监督管理。
七是深入细致做好核安全设备监督。 进一步发挥民用核安全设备区域强化监督效能,强化工程总承包单位和设计院管理一体化监督,赴美国、俄罗斯、西班牙等国开展境外设备监督。
八是持续强化辐射安全监督和辐射环境监测。 指导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开展实战化辐射事故应急演习,推进废旧放射源处理处置,加强铀矿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督,做好华北区域辐射环境监测工作。
九是持续深化经验反馈。 切实做好与江苏核电、原子能院、中核北方等核设施营运单位定期对话工作,推动建立与核电装备集团对话机制,继续分类别召开核安全设备专题经验反馈活动。进一步加强内部监督经验反馈。